政策解读:什么是高标准农田“软建设”?
来源:喀什地区行政公署网站 发布日期:2025-02-28 18:01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大 中 小】
2024年召开的“两重”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和2025年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提出,要求统筹抓好“硬投资”和“软建设”,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,既要编制完善规划,加强项目管理,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,也要优化制度供给,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。那么,什么是高标准农田“软建设”?
“软建设”是指为保障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,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。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而言,“软建设”是指为落实建设任务,围绕“硬投资”项目实施,通过政策制定、规划编制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,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,完善投入机制,提高投入效率,促进形成项目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,确保项目干一件、成一件。
“软建设”配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落实各级有关政策文件要求,包括加强前期谋划储备,编制的《喀什地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规划(2023-2035)》;改进组织实施方式,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,地区制定的《高标准农田评价激励管理约束办法》。巴楚县、麦盖提县制定的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手册》;扩大农民参与,建立健全管护制度等印发的《喀什地区高标准农田三年工作行动方案(2023-2025)》《喀什地区高校节水建后管护办法》等方面的总体思考和具体举措。以巴楚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为例,制定《巴楚县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》,明确乡村两级管护责任、管护任务,落实管护经费,组建管护队伍180支,成员900人,形成各方参与、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,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,就是一项“软建设”具体配套措施。
从抓好“软建设”看,强化可行性研究和效率评估、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管理机制、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,以及加强制度、管理、人才层面的建设,既有助于避免重复建设、降低制度成本,又有利于提升“硬投资”的效率和效益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kashi.gov.cn/ksdqxzgs/c106693/202502/acc6247039ab4c81bef6b436efc301e5.shtml